一个孩子,一个学生如果想到去死,那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。
这几天,我们见了一个名叫小花(化名)的初二女孩,她是主动预约的心理辅导,其实这是很少见的,一般情况下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学习治疗咨询室寻求帮助,但这个孩子却有很强的自救心理和主动性。
见到我们咨询师,小花的第一句话就是:“老师我实在受不了了,在我爸妈眼中我就是一个失败的孩子,无论怎么做都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,每次考试前后我总有一死了之的念头……”
从她的话里,我们能感受到小花的痛苦。刚进来时,小花身材消瘦,细长的眼睛藏在厚厚的齐刘海下,交流时很难有目光接触。
我们从和小花的聊天中知道,她的父母均为高知,家中有一个四岁的妹妹,与妹妹关系不佳,步入初中后因为学习问题与父母关系更加紧张,母亲是小花学习生活的主要管理者。
小花自述,父母对自己数学学科的学习非常不满,每次考试前父母会表达“这么简单你都学不会,以后上什么高中?能有什么出息?……”每次听到这类话她都痛苦万分,考前担心题目不会做,考后担心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,甚至曾经还在朋友圈发表过满是刀痕的小臂和公开咒骂父母的言论,还出现了高楼阳台俯视地下的照片……
这个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!小花的问题表面上看是情绪管理、亲子矛盾、学业困扰、青春期发展等多方面问题,但其核心主要是学业问题带来的连锁反应。
要解决小花的问题,从学习治疗理论来看,首先要激发小花的学科兴趣,这期间,不仅需要小花的努力,也需要小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调整和支持,两者在学习层面的价值决策模块也需要共同调整和升级。
针对小花的问题,我们分为了三个阶段干预:
第一阶段是给极端情绪找一个安全的出口(寻找替代方案);
第二阶段是与孩子沟通帮助她寻找学科兴趣、树立成长型思维;
第三阶段是家校沟通,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现阶段现状。
第一阶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,因此我们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简单说一下。
在与小花交流的时候,提起学习总是被动交流的状态,因为老师转而和小花聊起了兴趣爱好。一说到这个,总算打开了小花的话匣子。提起动漫手绘,二次元的东西让小花十分开心,而且对于这个她说的头头是道。从她的讲述内容中,我渐渐梳理出来了答案,其实她有非常良好的信息检索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,如果能把这种探索能力迁移到学习数学上,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一开始小花一提到数学就是“我不行”,后来我和她讲了成长型思维,并让她举例自己在哪些方面拥有成长型思维?哪些方面可能存在固定型思维?在来回的交流中,小花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在数学中的固定思维,并寻求改变和突破。其实很多问题都是价值决策在作祟,当你意识到并决心改变的时候,那就离成功不远了。
在第三阶段与父母沟通时,小花母亲说了这样一段话:
“老师,我和她爸爸都是博士,当年我们学习都很不错,怎么到她这儿就这么费劲?成绩不好不努力,天天就知道画画,画画能有什么用?每次说两句就甩脸……她爸爸回来,每次都因为数学火冒三丈……还有她这个自伤,我小时候我爸经常打我,有一次我受不了也割腕,我父母也没怎么管,就这样熬过来了,她这样就是求关注,越搭理她越来劲……”
听完小花妈妈的心里话,老师先是对其养育孩子的付出和辛劳表示肯定,但随后与母亲表达,每个孩子遇到的情况是不同的,好成绩也是无法通过遗传获得的,如果父母在孩子遇到学业问题时吼骂斥责,只会让孩子害怕、不安、焦虑和抑郁,甚至对学习起反作用。
老师试着引导小花妈妈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,家长要慢慢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,从家长给孩子安排学习内容逐渐过渡到,让小花自己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。
经过一段时间之后,小花的自伤倾向明显降低了,由于父母不再大幅度安排她的学习任务,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寻自己的爱好,反而过了一段时间逐渐将重心倾斜到学习上来,成绩稳步上升。
高知家庭出生成长的孩子,在学业表现上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屡见不鲜,家长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聪明才智到底遗传去哪儿了?
我们要知道,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,都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习惯,我们不能将父母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,这只会将孩子推向痛苦的深渊。
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