荆门市图书馆举办“象山讲坛”《碑刻里的荆门记忆》专题讲座
10月8日,国庆中秋双节期间,荆门市图书馆“象山讲坛”开展了一场《碑刻里的荆门记忆》主题活动,本次讲座特邀荆楚理工学院教师崔凤主讲,她以扎实的碑刻研究理论为基础,结合实地探寻荆门城乡碑刻遗迹的实践经验,为参加活动的读者朋友解读荆门碑刻文化,并与大家共同探讨地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时代意义。
崔凤老师来自山西长治,深耕碑刻文献学、明清文学等研究领域,主持多项古籍整理项目,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。讲座中,她结合《荆门碑刻》所收录的千余通碑刻史料,从北宋嘉祐年间的古城碑记到近现代遗迹刻文,系统梳理了荆门碑刻的发展脉络。通过解析古城、书院、祠庙等不同类型碑刻的文字内涵与历史背景,将碑刻中承载的荆门城池变迁、文教兴衰、民俗风情等记忆娓娓道来,让听众直观感受“石上史书”的厚重价值——这些镌刻在石材上的文字,既是校正古籍的“无言铁证”,更是延续荆门文脉的精神纽带。
展开剩余52%“地方碑刻是中华古籍文化的重要分支,更是地域文明的鲜活见证。”崔老师在讲座中强调,每一通碑刻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,其保护与解读直接关系到地方历史记忆的存续。现场互动环节,听众围绕“龙泉公园古迹碑刻的保护现状”“普通市民如何参与碑刻文化传承”等问题踊跃提问,形成热烈讨论。
本次活动以“晒书”传统为依托,将碑刻这一特色文献资源推向大众,正是践行“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‘活’起来”的生动实践。地方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具体载体的保护,碑刻作为荆门独有的文化印记,其蕴含的历史智慧与人文精神,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。未来,荆门市图书馆将持续联动学界力量,通过讲座、研学等多元形式,激活古籍文献的当代价值,让地方文脉在保护与分享中绵延生长。
(图/文 李亚群)
发布于:北京市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