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,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魔幻的现象。
咱们普通人聊养生,极限也就是办张健身卡,吃两口轻食沙拉,再泡上枸杞,感觉自己离彭祖又近了一步。
但富哥们早就玩儿腻了这套了。
人家现在不聊养生,聊“续命”。
具体点说,是组团打飞的去东京,把自己的细胞当代码一样重写一遍,主打一个“科技飞升,肉身成圣”。
以至于圈内都流传一个段子:想在北京国贸攒个局,人可能都凑不齐;但你要是去东京银座吼一嗓子,没准能开一场上市公司董事会。
这事儿听着就离谱,但背后那套商业逻辑,扒开看,全是赤裸裸的人性。
1
说白了,富豪们扎堆往日本跑,本质上不是什么投资,而是在给自己买一份“保险”,一份对抗时间这尊唯一真神的保险。
过去十年,国内能赚大钱的风口,无非就那几个:房地产、互联网、金融。这帮大佬们,就是踩着风口起飞的猪,把自己吹成了鹰。但现在风停了,猪,哦不,鹰们开始焦虑了。
钱,已经多到只是个数字了。事业,也基本到了天花板。接下来的人生干嘛?
总不能天天就琢磨着怎么把钱亏光吧。
人一旦从生存焦虑里解脱出来,下一个必然是死亡焦虑。尤其对于那些习惯了掌控一切的大佬们来说,衰老和死亡,是他们唯一无法用钱和权力摆平的终极Bug。
你再牛,身体机能该下降还是下降。你再横,阎王让你三更走,你非要熬到五更,那叫回光返照。
这种失控感,比亏掉几个亿还让他们难受。
所以,当日本那边的干细胞技术,顶着个诺贝尔奖的光环闪亮登场时,这帮人瞬间就悟了。
这不就是给他们这些人生顶级玩家,量身定做的“复活甲”和“大血瓶”吗?
你看,这套逻辑就特别顺。
为啥非得是日本?
技术好。服务到位。最关键的是,够私密。
在国内,你今天去哪个医院做了个什么项目,明天可能小报头条就写“XX大佬身体告急,疑似不行”。这还怎么在牌桌上跟人吹牛逼,说自己还能再战五百年?
面子,有时候比命都重要。
而去日本就不一样了,打着“商务考察”的旗号,上午在高大上的实验室里听白大褂们讲着听不懂的专业名词,下午躺在无菌室里接受“生命重塑”,晚上还能在温泉旅馆里吃着怀石料理,感叹一句“朴实无华且枯燥”。
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医疗行为了,这是一整套融合了科技、装逼、社交属性的顶级消费体验。
他们消费的不是干细胞本身,而是“我能用钱买到你买不到的时间”这种稀缺感和掌控感。这就跟买爱马仕的包一样,功能性是一方面,但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那个圈层。
所谓“银座熟人比陆家嘴多”,翻译过来就是,我们这个圈子的人,都开始玩这个新游戏了,你再不跟上,就要被淘汰了。
这套逻辑,直接把一门科学,变成了一门玄学,还是一门关于身份的玄学。
2
有了需求,就必然有生意。围绕着这股“东渡续命”热潮,一条油水丰厚的产业链就这么起来了。
咱们用【半佛财经分析框架】来拆解一下,这里面谁在赚谁的钱。
用户方(富豪): 他们是买单的。付出的成本是金钱和时间,得到的是生理上的安慰剂、心理上的掌控感和社交圈的入场券。这笔买卖对他们来说,血赚不亏。毕竟无效也无所谓,钱多;但万一有效呢?那就是用钱换命,赢麻了。
供给方(日本机构): 他们是卖铲子的。日本这边的诊所和实验室,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和严谨的国民形象,成功把自己打造成了“生命科技的应许之地”。他们赚的是超高额的医疗服务费。这门生意简直完美,客户人傻钱多,几乎没有价格敏感性,唯一的风险可能就是别出医疗事故,把金字招牌给砸了。
平台/中介方(各种服务机构): 这是在金矿旁边卖水和牛仔裤的。从高端旅行社到私人健康顾问,再到各种皮包中介,都在这场狂欢里分一杯羹。他们负责把故事讲得天花乱坠,把服务做得【喂到嘴里】,然后从天价的服务费里抽走一大笔佣金。他们干的,就是信息差和服务的钱,是典型的【快种快收】模式。
监管方(中日两国): 这就是博弈的开始了。对日本来说,这是天上掉下来的GDP,还能秀一波科技肌肉,当然乐见其成。对咱们国内来说,眼睁睁看着大把的钱流到国外,心里肯定不是滋味。更重要的是,这背后代表着一个巨大的、还没被完全开发的市场。
所以你看,国内海南博鳌搞“国际特区”,又是给政策又是给绿灯,本质上就是在说:老板们别跑了,家里马上也要开席了,菜式都是一样的,服务员还都说中文,多方便。
这背后,就是一场关于高端医疗消费市场主导权的争夺。
而那些所谓的口服类抗衰成果,更是把这套商业逻辑玩到了极致。你看那个叫什么“赛.偌.瑞”的,它聪明就聪明在,把一个需要打针、住院的复杂医疗服务,变成了一个可以日常口服的“保健品”。
这一下子就把门槛降到了地板上。
它就像一份曾经只给顶级富豪看的“体检报告”,现在P了一下,告诉你普通中产也能拥有同款健康。虽然效果可能没那么立竿见(甚至是智商税),但它给了你一个希望,一个“我也能像大佬一样对抗衰老”的幻觉。
再配合上大佬们的“无意”带货,比如谁家宴会上当伴手礼,哪个大佬被拍到在东京长居,股价立马就跟坐了火箭一样。这套操作,已经不是单纯的卖产品了,这是在贩卖焦虑,然后给出一个看似触手可及的解决方案。
这门生意的核心,从来都不是技术有多牛,而是故事讲得有多好。
3
那么,这场富豪们的“续命”狂欢,最后会走向何方?
我觉得,这事儿的结局,大概率不是技术突破,而是回归常识。
首先,所谓的“干细胞抗衰”,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还处于一个非常前沿、且充满争议的阶段。它听起来就像一份P得闪闪发光的财报,各种数据各种美好,但底下到底有多少水分,肝上的阴影具体是啥,只有天知道。
很多富豪砸进去的钱,可能只是为人类的医学试验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,属于一种高尚的【瞎积薄发】式慈善。
其次,当一个概念被过度炒作,并且涌入大量热钱的时候,就离玩脱不远了。现在是日本,未来可能是瑞士,可能是美国。资本会永远追逐下一个更性感的故事。等这阵风过去,大概率又是一地鸡毛。
最后,也是最核心的,真正的“抗衰”,从来都不是什么黑科技,而是那些最朴素的常识:均衡的饮食、规律的作息、适度的运动,以及一个良好的心态。
但问题在于,这些东西,是反人性的,是需要自律的,最关键的是,它是免费的。
对于习惯了用钱解决一切问题的人来说,免费的东西,往往是最没有价值的。让他们相信花几百万打一针比每天早睡一小时更有效,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。
因为前者能带来消费的快感和身份的认同,而后者,只有枯燥的坚持。
所以,这场围绕干细胞的资本游戏,表面上是人类在和时间赛跑,实际上不过是商业社会利用人性弱点,精心编织的一场昂贵的梦。
梦里,人人都能返老还童,长生不老。
但梦醒之后,你还是得面对自己那份一片飘红的体检报告,和那个永远也还不完的工作债。
最终你会发现,在这场和时间的拳击比赛里,比的不是谁的拳头硬,能一拳把时间KO,而是谁更会抓节奏,在对手喘气的时候,赶紧多活蹦乱跳一会儿。
至于那些去东京的富豪们,他们买到的,或许也不是时间本身,而仅仅是面对时间流逝时,那一点点可怜的、用钱堆出来的底气罢了。
仅此而已。
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